发布日期:2025-07-06 23:42 点击次数:149
术者寄语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首款同时具有球囊扩张和器械输送适应证的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采用“球囊+微导管”一体化设计,1步完成球囊预扩张、支架释放、球囊后扩张全过程,相比传统手术减少10次交换步骤。引领“零交换”技术,减少器械交换,简化操作步骤,减少透视时间,减少造影剂剂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开创ICAS血管内介入治疗新时代!
本期病例
1
患者资料
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66岁。
主诉:右侧肢体麻木无力24小时。
简要病史:患者入院前24小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右上肢抬起费力,右下肢站立行走不稳。就诊我院,急诊行头颅CT示:右侧桥臂低密度影,建议进一步MR检查。急诊拟“急性脑梗死”收住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未规律服药,具体监测不详。
查体:神志清晰,言语稍含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方向活动自如,可见水平眼震。吞咽功能1级。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偏身感觉减退。右侧巴氏征阳性。右侧共济运动不协调。
展开剩余88%2
术前影像
头颅CT示右侧桥臂低密度影。
头颅MR示右侧桥臂及右侧枕叶散在斑点样急性梗死灶。
颈部CTA示基底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3
术前讨论
术前诊断: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高血压病
急性脑梗死
基底动脉重度狭窄
高血压病
手术策略:头颅MR示后循环梗死,颈部CTA示基底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考虑为此次发病责任血管,考虑行基底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
4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远端通路导引导管
加奇生物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5mm×15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4.5mm×16mm
远端通路导引导管
加奇生物 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5mm×15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4.5mm×16mm
5
手术过程
右侧股动脉入路,远端通路导引导管建立通路。
造影示基底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21系列 Fastunnel®输送型球囊扩张导管 2.5mm×15mm到位后扩张球囊,然后沿21系列 Fastunnel®释放4.5mm×16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支架植入后造影提示残余狭窄约10%远端血管显影良好。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出院,继续抗血小板聚集及他汀类药物治疗。
病例总结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其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或无力、言语障碍、视力障碍等。诊断急性脑梗死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可以帮助确认梗死部位和范围。目前治疗主要有溶栓治疗和取栓治疗,旨在尽快恢复受损脑区的血流。
传统脑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中至少需要进行4次手术器械交换,步骤繁琐,出现并发症几率高,手术时间长。而此次采取的“零交换”技术比传统手术减少10个步骤,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突发性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和缺氧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主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其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面部、手臂或腿部的麻木或无力、言语障碍、视力障碍等。诊断急性脑梗死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MRI可以帮助确认梗死部位和范围。目前治疗主要有溶栓治疗和取栓治疗,旨在尽快恢复受损脑区的血流。
传统脑血管狭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中至少需要进行4次手术器械交换,步骤繁琐,出现并发症几率高,手术时间长。而此次采取的“零交换”技术比传统手术减少10个步骤,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参考文献
孙瑄,杨明,余泽权等.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J].中国卒中杂志,2022,17(08):863-888.
术者介绍
林刚
宁德市医院
神经内科介入治疗组组长
在脑血管病微创介入诊疗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累计完成各类高难度介入手术2000余例,技术精湛、经验丰富。
发布于:北京市